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社區組織與社區發展
COMMUNITY ORGANIZATION AND COMMUNITY DEVELOPMENT 
開課學期
99-1 
授課對象
社會科學院  社會工作學系  
授課教師
傅從喜 
課號
SW3005 
課程識別碼
310 34000 
班次
 
學分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必帶 
上課時間
星期五2,3,4(9:10~12:10) 
上課地點
社211 
備註
限本系所學生(含輔系、雙修生)
總人數上限:60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991cocd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社區工作近年來在台灣受到高度的關注,例如以文化和產業為核心的「社區總體營造」、以空間建築為對象的「城鄉新風貌」、以發展地方產業為目標的「社區產業」、以發展特定文化為內涵的「原住民新部落運動」與「新客家運動」、以及以福利為主體的「社區照顧」等等,都強調社區工作方法的運用和操作。近年來政府在治安、環保、防災防疫、教育、建築景觀等面向的施政作為,也都重視以社區為場域的工作推動.在這一股「社區熱」之下,傳統將社區列為三大工作方法之一的社會工作,如何強化社區工作途徑,並從社會工作的角度與面向,充實國內社區發展的內涵,深化社會工作的助人成效,是社工界的課題與使命。
社區工作雖一直是社會工作的核心方法,但在臨床實務與教學研究上,始終處於較邊陲之角色。本課程期待透過學理與實務之探索與觀察,協助同學對於社區的概念有深刻之掌握,並對如何運用社區工作方法來強化社會工作服務,有初步的了解。
本課程主要包含幾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社區工作的歷史發展,包含西方國家與國內社區工作的發展源流之探討。第二部分是社區的概念與特質,此部分將不限於狹義社會工作領域角度所定位的社區,同時也將簡要地介紹人類學,心理學、城鄉發展、社會學等領域對於社區的詮釋。第三部分討論社區工作的策略與途徑,將兼顧古典的工作模式和現代的工作途徑。第四部分是國內社區發展的現況、困境、與展望。

除了學理面的討論之外,本課程並強調實務的接觸與操作。此部分除了安排實地社區型組織的訪問與實務工作者之工作經驗分享,並要求修課同學分組選定一個地理社區或是利益社區,運用課堂上所介紹之相關知識,對其作深入之瞭解與探討。透過學理之探討與實際之觀察,本課程期使修課學生瞭解社區工作實務,並思考現階段社區工作之相關議題。
 

課程目標
1. 使修課同學瞭解國內外社區工作的發展脈絡
2. 使修課同學了解台灣地區社區工作之現況與挑戰
3. 引導同學思考探索現階段社區工作的相關議題
4. 使同學對於如何運用社區工作以強化助人專業有初步之了解
5. 培養同學對社區工作方案的思考和規劃能力
 
課程要求
學期報告:
修課同學須自行分組,每組4-8人,選定一個社區或推動社區工作的地方性基金會(需位於捷運無法到達之鄉鎮市),對該社區做深入之瞭解,撰寫書面報告,並於課堂中做口頭報告。期末報告內容:原則上下列每一大項均需涵蓋,但每一大項之具體內容可自由發揮:
(一)與該社區接觸的過程:選擇該社區之理由;首度接觸到報告完成之過程,所有之互動經過;該組每位同學的參與與互動情形
(二)社區組織的起源與沿革:社區組織最早成立時的背景與條件;組織籌組的過程:動力、資源運用、阻力、衝突、協商、參與等;組織的後續發展與轉折
(三)社區的現況:社區特徵:人口、區位、產業、信仰、問題等;社區組織:組織目標、組成、參與、運作、權力、與外部關係;現有活動與服務;權力與資源:資源自主與依賴、組織內外部之權力關係
(四)社區發展的策略:需求界定方式、方案發展策略、目標設定、資源開拓與運用、內外部關係
(五)社區成果:任務目標與過程目標之設定與達成
(六)社區自主與永續:長期發展策略、困境、挑戰、潛力、資源
(七)學習心得與反思
下列社區為前一年本課程同學選定之訪調社區,今年請勿重複選取:思源社區、希伯崙全人關懷協會、大二結社區、三林社區、尖山腳社區、東鶯社區、長潭社區、卯澳社區、文安社區、中興社區。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參考書目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期中考 
25% 
 
2. 
期末考 
30% 
 
3. 
分組社區訪調報告 
25% 
 
4. 
課堂作業 
12% 
 
5. 
社區參訪報告 
8% 
社區參訪遲到5分鐘以上者扣總成績2分;未到者扣總成績5分 
6. 
課堂參與 
0% 
參與情形佳者酌予加分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9/17  課程介紹:社區工作的意義與理念 
第2週
9/24  社區工作之起源與發展 /<br>
<br>
參考資料:<br>
<br>
賴兩陽 2002 台灣社區工作的歷史發展與功能轉型,社區發展季刊,100: 69-80。 <br>
<br>
黃源協 2009 從「社區發展」到「永續社區」--台灣社區工作的檢視與省思 <br>
<br>
徐震 臺灣社區發展與社區營造的異同-論社區工作中微視與鉅視面的兩條路線,107:22-31 <br>
<br>
林萬億 2006 台灣的社會福利:歷史經驗與制度分析,第八章
 
第3週
10/01  社區與社區工作之意義與概念 /<br>
<br>
參考資料:<br>
<br>
李易駿,2008,當代社區工作:計畫與發展實務,第一、三、五章 <br>
<br>
甘炳光等,2003,社區工作:理論與實務,第1-3章<br>
<br>
徐震,1980,社區與社區發展,第二章<br>
 
第4週
10/08  社區工作的模型與方法 /<br>
<br>
參考資料:<br>
<br>
李易駿,2008,當代社區工作:計畫與發展實務,第八章 <br>
<br>
甘炳光等,2003,社區工作:理論與實務,第6-8章<br>
<br>
蘇景輝,社區工作:理論與實務,第2-5章<br>
 
第5週
10/15  社會福利社區化 /<br>
<br>
參考資料:<br>
<br>
賴兩陽,2004,社區工作與社會福利社區化,第2-4章 <br>
<br>
周月清,2006,現行居住政策檢視--以推動智能障礙者社區居住與生活為例,東吳社會工作學報,15:155-189 <br>
<br>
黃源協,2005,社區照顧服務輸送模式之探討,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4(2): 179-219 <br>
<br>
王增勇,2005,社區照顧的再省思:小型化?規格化?產業化?臺灣社會研究, 59: 91-141 <br>
<br>
方昱 冷尚書 2004 以社區工作做為社會工作的出路--清水溝的社區自力照顧系統,論本發表於2004年2月「多元化的社會議題:社工專業角色重新出發研討會」 <br>
<br>
黃嬡齡,2008,日久他鄉是故鄉:治療性社區玉里模式,台北:記憶工程<br>
 
第6週
10/22  (同上週) 
第7週
10/29  社區參訪:分三組參訪 
第8週
11/05  專題演講:互助團體的功能與運作 
第9週
11/12  期中考 
第10週
11/19  社區工作、社會排除與公民社會 /<br>
<br>
參考資料:<br>
<br>
羅秀華,2004,社區自主與政策的對話,社區發展季刊,107:146-161 <br>
<br>
HALPERN, R. 1993 Neighborhood-Based Initiative to Address Poverty: Lessons From Experience. Journal of Sociology & Social Welfare, 20: 111-135. <br>
<br>
Affleck, A. and Mellor, M. 2006, Community development finance: A neo-market solution to social exclusion? Journal of Social Policy, 35:303-309. <br>
<br>
Watt, P. and K. Jacobs, 2000, An analysis of bringing Britain together: A national strategy for neighborhood renewal, Housing, Theory and Society, 17: 14-26. <br>
 
第11週
11/26  災變後的社區重建 /<br>
<br>
參考資料:<br>
<br>
兒童福利聯盟基金會 2009 災後生活重建工作手冊,「玖、村里社區篇」 <br>
<br>
趙善如 2010 「家庭於社區重建服務」,收於林萬億編「災難管理與社會工作實務手冊」,第三章。 <br>
<br>
蔡鶯鶯 921地震災後的社區報紙與培力。新聞學研究,102:177-227
 
第12週
12/03  社區、國家與權力 /<br>
<br>
參考資料:<br>
<br>
王行 2007 等待社群/community:置身現代性統治技術下助人工作者的共在追求,論文發表於2007年6月《台灣社區工作的溯返與薪傳----徐震教授社區工作論述學術研討會》 <br>
<br>
楊宏任,2007,社區如何動起來,台北:左岸文化 <br>
<br>
詹秀員,2002,社區權力結構與社區發展功能,台北:紅葉 <br>
<br>
賴兩陽 2010 政治人物對推動社區工作的影響性分析,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14(1): 39-79 <br>
<br>
莊雅仲,2005,巡守社區:權力、衝突與都市地方政治,臺灣人類學刊,3(2): 79-114 <br>
<br>
劉立偉,2008,社區營造的反思:城鄉差異的考量、都市發展的觀點、以及由下而上的理念探討,都市與計劃 35(4):313-338
 
第13週
12/10  社區工作的挑戰與展望 /<br>
<br>
參考資料:<br>
<br>
黃源協,2004,社區工作何去何從:社區發展?社區營造?社區發展季刊, 107:78-88 <br>
<br>
賴兩陽,2004,全球化、在地化與社區工作,社區發展季刊,107:120-133 <br>
<br>
李易駿,2008,當代社區工作:計畫與發展實務,第十章 <br>
<br>
夏鑄九,2007,做為社會動力的社區與城市:全球化下對社區營造的一點理論上的思考,臺灣社會研究,65: 227-247
 
第14週
12/17  社區實地參訪 
第15週
12/24  學期報告 
第16週
12/31  學期報告 
第17週
1/07  學期報告、課程總整理 
第18週
1/14  期末考